报告题目:微纳结构中的量子新效应
报告人:吴兴龙教授
报告人单位: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/物350VIP浦京集团
时间:2019年4月10日15:30
地点:教2-314室
主办单位:350VIP浦京集团、科研院
报告内容:报告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极性半导体微纳结构的设计、晶面诱导的生长和产生的光电磁特性:1)介绍了3C-SiC颗粒的制备和量子限制效应下的发光特性,利用自催化效应,揭示了表面对水的分解可用于高效的氢气的制备,用丙三醇分子作为表面钝化剂,可制作在可见光范围内可调谐的全色固体发光薄膜,在光电子器件和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;2)在理论预测了具有面心立方结构氧化铟其{100}晶面具有聚集光生空穴的能力基础上,设计制备出形貌单一、尺寸均匀的规则的立方状In2O3微米晶,立方状微米晶展示出较高的光电催化活性,且是极其稳定的;3)用化学气相沉积法,设计合成了具有两个{100}面和四个{011}侧面的b-FeSi2纳米立方体颗粒,立方体颗粒薄膜具有高达15 emu/g的饱和磁化强度以及大约800K的居里温度,其磁性来源于b-FeSi2相,且和晶面取向及颗粒尺寸有明显的依赖关系。此外,b-FeSi2颗粒的磁性对光有灵敏的响应,光照能够有效地改变磁性,这为材料在自旋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;4)设计了两种金属/半金属和半导体复合结构,可用于高效的氢气析出。
报告人简介:吴兴龙,1964年生,1995年2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,随后留校工作。现为南京大学物350VIP浦京集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物350VIP浦京集团副院长。长期从事半导体微纳结构的设计、发光和拉曼散射特性的研究,近期开展微纳结构在光电催化效应方面的探索。在包括Nature Nanotechnol、Nature Commun、Phys Rev Lett、J Am Chem Soc、Nano Lett、Adv Mater、Angew Chem、ACS Nano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,论文被同行在国际杂志上他引超八仟余次,单篇他人引用最高1000余次。是两家国际杂志Surface & Interface Analysis和J Mater Sci Technol的编委。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,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部 “973”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、教育部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重点和面上项目多项。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、江苏省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各一次,2017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